当前位置: 人文历史 >  名动天下的大理剑川石雕

据考,剑川石雕渊源流长,唐宋为高峰期,元明以后逐渐衰落,是在民间建筑和佛教建筑石雕、木雕的基础上,通过石雕艺人的不断创作而形成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千百年来,剑川老一辈石匠艺人在众多名胜古迹和各类建筑上留下了无数珍品。

开凿于唐宋时期的石钟山石窟,突出地反映了剑川石雕的艺术特色、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格和高超的雕刻技艺。如《阁逻凤出巡图》,在两平方米左右的画面上就雕了16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了一幅辉煌壮观的历史画卷。头戴高耸的圆锥形头囊王冠,身穿圆领宽袖长袍的南诏王,巍然盘坐在厅堂中央的双龙头靠椅上,面容端庄威严。前呼后应的侍从和武士簇拥着南诏王阁罗凤,烘云托月,充分渲染和突出了王者显赫的统治地位。此窟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是整个石窟群中人物最多的一窟,真实地再现了南诏王奢侈豪华的宫廷生活。再如珍贵的《异牟寻议政图》,不但是研究南诏社会生活、典章制度、风情民俗、衣冠服饰、建筑工艺等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古代白族民间石雕艺人留给后代子孙的不朽艺术瑰宝,令人惊叹!

唐代以后,剑川石匠技艺遍及云南和东南亚各国。浓德符《野获编》载“元时下大理,选其工匠最者入禁中。至我国初(明初),收为郡县,滇工布满内府。今御用监供用库诸役,皆其子孙也。”元朝在大理地区选拔大批能工巧匠到京都(今北京)为宫廷工匠,在这些布满内府的“滇工”中,绝不会没有剑川木雕、石雕的“最者”。《白族简史》载“元明清以来在鸡足山修建的大刹72座,庵堂360所的堂皇华丽的建筑,多出自远近闻名的‘剑川木匠’之手。”剑川石雕和木雕同属雕刻工艺圈范畴,有些木匠同时也是石匠,不难想象剑川石匠必定参与其中,只是当时木雕工艺比石雕工艺有名而不再写石匠罢了。再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是明太祖皇陵的建造、明清时北京故宫、圆明园的修建都有剑川石雕艺人参加。新中国成立后,剑川石匠还参加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标志性建筑工程的建设。

近年来,剑川从事石雕工艺生产的人员迅速增加,使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生机,尤其是涌现出满贤林千狮山的主要雕刻者段德坤、李跃中、杨勇亮、赵坤、梁小龙等一大批新秀。他们是石雕工艺产业的欣欣力量,壮大了石雕队伍。
再者,剑川把石雕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植,现已初具规模,产品销售到全国各省乃至海外一些国家、地区,形成了集艺术观赏、实用、珍藏为一体的乡村文化产业。

名动天下的大理剑川石雕
类别:人文 | 热度:4105 | 发布时间: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