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理标签 >  剑川海门口遗址

【关键词】农耕文明遗存出土文物剑川文化

【词条注释】海门口遗址在甸南镇天马村东北方,距剑湖湖尾闾250米处,1957年发现“铜石并用文化”遗址,在长140米,宽20米范围内小面积清理。遗址中发现住房桩柱224根,均为松木,出土器物多在桩柱之间。桩柱排列不规则,每隔一段即成一排,可能为房屋间隔。遗址内不见碎瓦、碎砖,可能当时房屋非砖瓦建造。房屋五分之四在水上、五分之一在陆地上,门开于陆地一面。遗址房屋数量虽不可知,但是一小村落却可断言。

遗址揭秘

这里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开放包容的胸襟使这里在很早时期就有了商贸往来,本土文化、汉藏文化、中原文化、欧亚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和交流,形成了多元化交相辉映的文化生态,铸就了这里民族文化具有极高价值和唯一性。所有的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拥有17万人口的2250平方米的土地上,与一个叫海门口的地方有关。海门口遗址有太多的谜需要解开,它的价值并非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全部。

目前已探明的近50000平方米的遗址范围内,堆积层次基本相同,只是堆积的厚薄不同。统一地层后,遗址区共分为十个层位,十层下为青灰色胶泥生土。

出土文物

遗址发现文物近千件,其中陶器475件,石器169件,骨器六七十件,铜器14件。陶器有夹沙和硬陶两种,前者皆手制,后者轮制,且有花纹。石器有斧、锛、凿、刀、镞、锥、环、纺轮、磨石等。铜器有斧、铖、刀、凿、环、鱼钩和装饰品,还发现半块陶范,范上花纹与一把铜斧花纹相吻合。此外,遗址中有四处发现谷物,出土时均成黑色。经有关部门鉴定,出土谷物属于粳稻类型。还有大量兽骨出土。

此外,还发现有编号的房子两座;不规则形火堆三个;木桩和横木4000多根;灰白色石块;人骨坑;柱洞等。

穿越千年的村落

海门口遗址出土文物,属铜石并用时期文化,这一遗址的发现,反映出云南原始社会末期之社会面貌,说明当时这里已形成一个滨水的村落,村落房屋为一种干栏建筑,与近代云南一些少数民族房屋相似。遗址发现的器物,具有洱海地区新石器文化若干特征,无论石器或骨器,都磨得整齐精致,陶器开始出现轮制痕迹,说明整个社会生产力有了飞跃的进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发现的14件铜器中有斧、刀、凿装饰品和鱼钩,还有制造铜斧的范,标志着当地冶金术的发展。这些铜器虽然粗糙、简单,但后来云南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是从这里开始的。由于生产工具的改造,农业、畜牧业和渔猎均很发达。遗址中发现的粳稻大概一直是远古时期云南地区栽培主要稻种。从测定的遗址形成时间看,当时云南刚刚跨进阶级社会的大门,而我国中原地区正处在殷商晚期。截止目前所知,海门口遗址是云南铜石并用文化最早发源地,标志着云南地区利用金属的开始。

【旅游贴士】

交通:可到客运北站乘坐下关—剑川的班车,甸南下车。也可在剑川东门坐面包车前往甸南。

旅游:甸南镇狮河村是剑川有名的木雕村。很多木雕大师都出自狮河,该村半成以上人口都从事木雕行业。现已发展一系列木雕产业链,有兴趣的游客可在该村观看木雕工艺,购买木雕品。

吃食:剑湖位于甸南镇北端,水产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周边有很多鱼庄农家乐。




剑川海门口遗址
类别:标签 | 热度:3332 | 发布时间: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