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彝族 音乐婚俗 服饰手工艺
【词条注释】相传远古时期,鹤庆白依人的祖先为了寻找更好的生存环境,携家带口,在蜜蜂的指引下,从丽江永胜的莲瓦塔鲁村,渡过金沙江,到了六合的夸萼山便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在这里,鹤庆白依人所创造的音乐及婚俗、服饰及手工艺成为白依文化的两大重彩。
位于金沙江畔的夸萼山,群山起伏、松林叠翠。这儿居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群落———白依人。白依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隶属大理州鹤庆县六合彝族乡。
白依人是个以音乐为媒的民族。小姑娘长到16岁时就集体住宿,借一家远离家长住宿处的房子而居,人们称其青春棚,又叫“公房”。小伙子要是看上了哪位姑娘,晚上就到“公房”前拉二胡、唱歌、吹笛子,表示求爱。如果有人开门请进,就表示那位姑娘喜欢这个小伙子,从此一订终身。否则,就让你吃闭门羹,另挑别人吧!
姑娘选择小伙子除了人品和长相要好外,还要二胡拉得好。因此白依小伙子个个都会拉二胡。不仅如此,还要学会吹唢呐、笛子、弹三弦、会敲打锣、钵、鼓、镲,这“十八般武艺”都不错的小伙子,一定会得到全村最漂亮、最能干的小姑娘的钟爱。
白依人吹唢呐也是出外谋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年冬春季节,将有三分之二的白依男子成群结队的到外地为举办喜庆典礼的人家吹唢呐,世代沿袭,形成一套独特的白依唢呐吹打乐。白依唢呐吹打乐自称有72调,喜庆场合、办丧事、追叙往事等等不同场合吹奏不同的曲调。
白依人的衣服是自己纺织的。每年七、八月间,他们到山上采摘大量的火草叶,然后把火草一片片采集起来,用山泉水漂净尘土,将火草背面白色的绒毛裹成织布用的纬线。织布用的经线,大多以麻线为主。把麻杆砍来,在石灰水里浸泡十天左右,经过剥、搓、漂、染、绕等工序就做成了经线,再通过扦、梳、网、纵、挂布等主要工序就可以织布了。在白依人家里,都专门有一间房子供妇女织布。她们采用传统的丢梭织布法,织布时,全靠人工操作,手脚同时并用,脚踩经线踏板,一上一下转换,手持梭子喂线,一左一右来回穿梭,手脚都要密切配合,稍不协调,梭子就会把经线打断。
正如他们的叙事诗《苏别阿里噜》里唱到的,白依人是蜜蜂把他们引路过来的,因此,他们非常崇拜蜜蜂,不仅家家户户都养蜜蜂,连身上穿的都是“蜜蜂装”,整个服饰结构,就按蜜蜂形状来打扮,紧身细腰、长幅开叉、既潇洒、又大方。在山林里奔跑,就像蜜蜂在花丛绿叶间飞舞一般。
【旅游贴士】
白依人能歌善舞,每逢春节、三月十三密息会等传统节日,都要举办盛大的歌舞活动。四个村轮流做东,轮着那个村就在该村村旁的松林里搭起台子,尽情欢乐三天三夜。届时前去,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