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攻略 >  璞真扎染:传承与传接并蒂开花,古韵之间留芬芳

风带走了沙,雨带来了花,白族的姑娘把扎染带回了家。盛行于大理地区的白族扎染工艺,从远古走来,一路散发着历久弥新的芬芳。蓝底上的各式图案清雅脱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如白族人古朴雅致的民族性格。白族扎染在追求自然环保的大环境下,在传承中迸发出充满生机的新生,引领人们回归自然静谧的生活要义。

1.jpg

苍山脚下,洱海之畔,汩汩的泉水顺着七拐八弯的巷道流淌,围绕着一座古朴幽静的自然村落——周城。作为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周城人口近万,几乎全是白族。因至今仍十分完好地保留着白族的各种传统习俗,所以周城又被称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尽管昔日周城白族先辈们的“赶马驮货走夷方”已经成为老人摆古的话题,但传承数百年的扎染手工技艺至今仍然在周城绽放着流光溢彩。

质朴归真,针线上的悠悠岁月

2.jpg

从古至今,周城的手工制品一直是“滇藏古道”上重要的输出货品,村里自然有不少能工巧匠。周城村新一代扎染民间工艺大师、白族扎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银开和丈夫段树坤便接下了之前由张士绅一直经营的扎染厂,成功地接过白族扎染这门技艺的接力棒。

3.jpg

4.jpg

段银开10岁学会扎花,17岁开始专门从事扎染工艺,至今已经从事扎染技艺25年。作为周城17家染坊中规模最大的扎染工厂,“璞真综艺染坊”遵循着传统工艺的制作工序,在图案和产品上进行一定创新。

在璞真综艺染坊典型白族风格的小院里,时常会有人慕名而来体验白族扎染的所有制作流程,其中当然不乏明星。纺车悠悠,转出一圈圈岁月的年轮;线梭交错,织出一段段时光的纵横,阳光下和老少女子们围坐在竹篾旁聊天、扎花,静享岁月的闲适、邻里的琐事,一针一线在棉布上淡然游走,将白族女儿静美从容的岁月织进了奇妙独特图案里。

8.jpg

“扎染最具韵味之处,在于蓝、白二色之间的自然过渡,往往给人‘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段银开指着墙上挂着的几件出自她手的扎染精品说道。由于扎花针法松紧有别,浸染程度不一,染出的每块花布都独一无二,加上用植物染料后略有脱色,色彩的对比淡化,反差趋于缓和,从而更透出别样的朦胧与柔和美。

9.jpg

扎染需绘图、扎花、脱浆、染色、漂洗、晾晒、拆线这七步。绘图:根据花色不同在纺织物上绘制出不同的图案,然后在等大的塑料布上用钉子刺破相应的点,刷上墨汁的点印染到纺织品上形成图案;扎花: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法;脱浆:把扎完花的纺织物拿到染缸里进行浸泡,约二十分钟后捞出,暴露在空气中氧化;染色:氧化约半个小时后再拿到染缸去染色,如此重复20多道工序。

10.jpg

每浸染一次,纺织物的颜色都会更深一层;漂洗:待固色完成,就可以把纺织物放进清水中进行清洗;晾晒:将清洗后的扎染成品进行脱水、晾晒;拆线:纺织物彻底干透后,将扎缝部分进行拆线,一张扎染作品就形成了。

传承与传接,脚步不停

“我觉得非遗文化首先重在走近、发现,其次才是保护与传承。希望有更多对白族扎染感兴趣的服装设计师们能够参与进来,利用白族扎染最珍贵的手工技艺与自然蕴味,让这项古老的技艺散发出更迷人的芬芳”——游客。

12.jpg

如今的周城扎染产品已有250余种,已经远销到欧美和东南亚各国。但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在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下,也正经历着历史的阵痛。一方面电加热、甩干桶等辅助设备的应用,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另一方面,化学染料代替了传统板蓝根植物染料,也让白族扎染失去了原真的自然韵味。更何况以压低成本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方式,也正破坏着周城的扎染生态经济。学习扎染的年轻人也日趋减少,很多扎染花样已经被遗失。在新的时代下,白族扎染工艺或许并无消亡之险,但依然面临着如何蜕变新生的困局。

14.jpg

但是值得高兴的是,为更好的传承白族扎染技艺、宏扬白族扎染文化,璞真综艺染坊2014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段树坤告诉记者,目前已建成了一座白族扎染博物馆,将周城扎染三百多年的历史文化以实物、音像资料展示、体验生产、产品展示为主题。同时设置一间白族扎染技艺传承培训教室。

“通过传统白族扎染文化的展示,将整个白族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活呈现给前来参观、学习的民众。并安排参观者亲自动手完成部分生产工序,为宣传、弘扬、发展、传承白族扎染技艺创造条件,进行活态传承。”

段树坤说,在市场传接文化传承的探索中,他们脚步不会停下。


璞真扎染:传承与传接并蒂开花,古韵之间留芬芳
类别:攻略 | 热度:1825 | 发布时间:201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