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攻略 >  “小河淌水”源头——密祉 ​


密祉乡位于云南省中西部,东北与弥渡县苴力、寅街两镇接壤,西南与巍山、南涧两县毗邻是文明礼仪之乡,素有“三乡两区一古道”的美誉,即“中国花灯之乡、文化之乡、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太极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革命老区,文盛街茶马古驿道”。

密祉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旅游景点较多主要有太极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桂花箐、文盛街茶马古道、尹宜公故居、珍珠泉、小河淌水景区、天马行空石、密祉大寺等物阜天华,山川秀美。

太极山:距乡府19公里,森林繁茂,怪石嶙峋,以雄、奇、秀而得名。是滇西古驿道上“儒佛道”三教名山,处横断山脉的云岭及点苍山的结合部,自西北蜿蜒而南来。纵横绵亘几十里,有八岭九溪十三峰,山高3064米,山势雄奇,群峰竟秀,山峦迭障,高入云表。沐风漫步,还能尽情欣赏太极风貌,有依岩修建的飞阁悬亭,云桥栈道,下临深谷的鸟道天梯,金铁马的古战场,幽洞泉潭,浓郁的民族风情。春晖美景,夏日揽胜,秋果飘香,冬韵长歌,旭日东升,晚霞异彩,风月雅曲,登高极目,历代文人墨客题吟等构成了太极旅游之最。

桂花箐是“小河淌水”的源头,位于太极顶山麓,距乡府15公里。民间有“桂花箐里铺床睡,花又香来叶又软”的山歌。桂花箐箐旁、箐底,满满的是桂花树,每当桂花盛开的时节,十里开外,便可吮吸桂花的芬香。最老的桂花数龄1796年,被誉为“桂花王”,4——5人才可以合围。据说,到桂花箐先用桂花水洗洗手,再抱“桂花王”,运气好,商人生意兴隆;当官者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一家人抱了则全家幸福,因“桂花王”灵运,因此,到桂花箐旅游的人较多。

说道密祉,就不得不提花灯追本溯源,它起源于唐南诏时期。据历史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治国有方,选贤用能,把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据传,为李翠莲冤死一案,他曾魂趋地府,调查了三教九流在生时的所作所为。唐太宗还阳后,举办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大法会做道场,以普度各种受罪的阴灵。在大法会之前,组织了一批能歌善舞、爱唱爱跳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化起妆来,载歌载舞迎接“灯神”,抱“灯神”牌位的唐太宗为了不让他人看出自己,让丞相魏征将自己的眼眶、鼻子、嘴巴都抹白,并穿上黑罩袍,戴上鱼尾帽。这个抱“灯神”的角色在今天叫“老打岔”。水陆大法会期间,人们尽情地欢唱,自编自演,扎起彩灯,舞起狮龙。这就是传说中的花灯起源。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密祉花灯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晶。密祉在历史上就是重要的咽喉要地,一条贯通南北的古驿道穿坝而过,交通的便利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增强了文化的交流。经天宝战争,两伐南诏,这里留下了10多万散兵游勇。这些人不仅带来了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带来了苍劲古朴的黄河文化。明洪武年间,西平侯沐英的定西岭战役,以及明、清两代的军屯、民屯、商屯和开疆移民的活动,又带来了大量缠绵婉转的江南文化。正是于南来北往的文化交流、融合,使弥渡密祉花灯广采南北文化的精华,表演形式灵活多变,在广泛传唱中与当地民歌糅合成本地特有的流派、唱腔、曲调,表演诸方面均具有地方独特风格。


灯会的程序一般分为接灯、耍灯、捂灯、闹灯、卸灯。

队伍按先后顺序:扁灯→狮子→日月灯、桶灯→龙→小七姑娘→花瓶灯→白鼻子、大脚婆压阵。

灯队在供奉灯神牌位处组好队伍,由白鼻子抱灯神牌位走在队伍前,队伍与接灯神时相同,大家一齐唱着灯、跳着灯、耍着灯,到村口接灯神处,到了村口全体对着牌位下跪烧香祭拜,接着报吉利。

各村灯队都要到密祉大寺前闹灯,据老艺人讲,因为大寺里供奉着密祉最大的神,所有灯队都必须到这里上会。行进途中,灯队以表演“过街灯”为主,即边走边舞,边走边唱。以花灯小调为“过街灯”表演曲调,到了大寺正前方后,灯队以表演“团场灯”、“簸箕灯”为主。灯场上不分老少,不分长幼,自娱自乐,各显其才。

可以说,来密祉,太极顶不得不去,花灯不得不看,游人总能在其中细品出一番风味来。


“小河淌水”源头——密祉 ​
类别:攻略 | 热度:1786 | 发布时间:201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