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理标签 >  彝族父子连名制姓氏

【关键字】姓氏文化父子连名文化遗风谱碟

【词条概述】彝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姓氏文化的民族,为了铭记和联系自己的血亲,彝族用父子连名的方式来记诵祖先的名字,后来就形成了父子连名谱系。这种父子连名制的扩大,就形成了彝族有名的家支谱系。

翻开《百家姓》,“赵、钱、孙、李”……有单姓,有复姓,众姓纷纭,何止百家!我国姓氏的来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在母系氏族社会中以母亲为姓;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以占国名为姓;以封地为姓;大子赐姓……”而彝族姓氏则实行父子连名制。

旧时,彝族奴隶社会家庭实行严格的父系财产继承制度,财产均由亲子继承,幼子享有优待,女子没有财产继承权。基于父系继承制度,形成了一套父子连名制,儿子名前冠以父名,以示自己的身份。这是父系制度下一种文化现象的遗风,一直持续到解放前。

关于彝族的父子连名制,史籍不乏记载。《新唐书•南诏传》记载:“父子以名相属”。对唐代南诏国彝族统治者蒙氏世系,《蛮书》、《唐书》、《资治通鉴》、《云南志略》、《南诏野史》等均有父子连名制的记载。举《资治通鉴》记载为例:“细奴逻、逻盛、盛逻皮、皮逻阁、阁罗凤、凤牟异、异牟寻……”均是子以父名字后一个或两个字音为姓。

彝族所有每个大宗支都有自己的父子连名制谱碟。这种谱牒在滇南,称做“玛绍书”或“阿谱书”,是串名书的意思。彝族虽有文字,但没有自己民族的编年史。对于自己的历史,常常是通过对自己世系的谱续和追溯中来实现。因此,谱牒中的连名谱对于彝族显得特别重要,也极为重视珍藏,频繁迁徙亦不至遗失。成年男子至少也要能背诵自己谱族的若干谱系,否则,要被耻笑为“忘祖”。

实行父子连名制就无所谓姓氏。但是,现代彝族和彝语系的大多数民族,却使用着百家姓里的姓氏,这些姓氏名谱大都出现于明、清之际。姓氏的启用一般是有这样几种情况:在改土归流中,朝廷踢予的;习汉俗改用姓氏;为了找荫护,随当地权贵改姓;用连名制传到最后一个的起头音做姓;用图腾物做姓等等,解放后,父子连名制逐渐被替代,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河流中。



彝族父子连名制姓氏
类别:标签 | 热度:3763 | 发布时间:201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