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理标签 >  洱源白族西山舞“里格高”

【关键词】仙女撒歌活化石民间艺术

【词条注释】洱源白族西山舞“里格高”是西山白族青年男女的一种自娱性集体舞蹈。每逢节日或走亲串戚、婚嫁喜庆之日,青年男女都会聚集在一起欢跳“里格高”,以表达、抒发欢快之情。

洱源白族民间艺术有曲艺、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品种。远古时期洱源白族先民就创造了“打歌”和“里格高”艺术,在西山、乔后等白族地区至今仍完好保留。“打歌”是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原始艺术,“里格高”是洱源县西山乡白族人家的传统舞蹈,又称为“西山舞”。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的采集和狩猎等集体活动,虽已历经千百年,舞蹈动作却仍保留着当时古人模仿飞禽走兽和原始生产生活的动作,因而被李星华等专家称作“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西山乡位于洱源县西南部,地处西罗坪山脉,距县城92公里,东起黑惠江,南同漾濞县毗邻,西与云龙县接壤,北隔乔后镇与剑川县相望,处在洱源、剑川、云龙三县结合部。这里虽然山高谷深,地广人稀,但却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从而享有“诗歌王国”、“民间文学王国”和“舞蹈王国”等美誉。

  传说这群山之中的歌舞,来自天上一位能歌善舞的仙女,是她把歌舞的种子播撒到了西山的崇山峻岭间。后来,人们把这里的歌调称为“西山调”,把这里的舞蹈称为“里格高”(西山舞)。

里格高”舞蹈没有音乐伴奏,由强有力的舞蹈节奏烘托出热烈而租犷的气氛和变化多姿的舞蹈动作,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加上舞蹈者的鲜艳漂亮的服装,粗犷的羊皮褂、装饰品的叮哨声和舞者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原始、质朴、自然、和谐的享受。

跳“里格高”时,父母儿女,夫妻不在同一舞场跳。舞蹈内容有十四种形式:一步擦,二步擦、三步擦、四梅花、五子登科、萨雨夺(打转身)、唠利唠(往后退)、咬资思八(羊羔吃奶)、王得儿卦(老鹰展翅),赛益赛荷(洗衣裳)(洗麻线)、五算七诗(猴子搓麻线)、单麻花双麻花、给白儿诗(鸡啄食)、麦萨怕(马相踢)

里格高”舞蹈动作幅度较大,而动力重在脚下,双脚跺地、跺脚、擦地、跳换步,身体随着强烈的摆动自如的旋转,有进有退,队形互相穿插,男的跳得粗犷有力,女的灵巧柔和,各异其趣,相得益彰,显示舞蹈的古朴、健美“里格高”舞还跳动物十二属动作,并加上鹞子翻身、猴子遮太阳两个动作。

“西山调”是洱源县西山白族人家婚丧嫁娶、建房树碑、酬神谢佛时宾主娱乐或在野外谈情说爱时对(演)唱的调子,又叫“对调”或“对歌”。它既有灵活的歌词,又有固定的曲韵。歌词是因时因地因人而随口即兴编成的,但非常讲究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曲韵又叫“韵头”或“曲姓”,开始对唱西山调时,双方先要商定选唱哪个“韵头”后,才放声歌唱。对唱时,要一韵到底,途中不能替换韵头或走韵(跑调)。

  西山白族人家每逢婚丧嫁娶、建房树碑、祭神娱佛等民俗活动时,本村和附近大小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赶来捧场助兴。在村子里的露天广场上,或是在自家的场院里,一伙伙舞者围着一堆堆熊熊燃烧的黄栗柴篝火跳起来,通宵达旦之后才依依散去。

  回荡在连绵起伏、云遮雾绕的千里群山中的“西山调”那悠远绵长的拖腔、粗犷豪放的嗓音,“西山舞”那铿锵有力的舞步、整齐优美的舞姿,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远古的记忆中。

【旅游小贴士】

交通:洱源客运站每天有两班(7:40,13:00)前往西山的中巴,里程92KM,大约需要4个小时。

特产:黑木耳、核桃、大麻、白芸豆、蜂蜜、松子以及各种菌类和众多的野生药材

最佳旅游季节:火把节(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届时“里格高”舞会跳遍西山乡的村村寨寨,在欣赏舞乐的同时能体验白族节日盛宴,感白族民族风情。



洱源白族西山舞“里格高”
类别:标签 | 热度:4372 | 发布时间:2014-12-09